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浸大”(HKBU),位于香港九龙塘, 隶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管辖,也是香港八所重点公立大学之一 ,浸大是一所立足国际的研究型博雅大学、是一所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文理综合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为学生提供广泛多元、跨学科及具有创意的教育,不仅在艺术领域、人文领域专业基础扎实,还在科学及中医领域上不断带来突破。 
香港浸会大学的前身是注册于1955年并成立于1956年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经香港政府许可,更名为香港浸会学院。1979年,学校开始推行“2+2+1”学制,四年后又改为“2+3”学制。1994年经立法局批准,香港浸会学院正式更名为香港浸会大学,并于2012年开始,推行新的四年学制 。2010年QS亚洲大学排名第45位 ;2010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11位 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101-200名 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第63位。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浸会大学位列第252位。 
截至2023年,学校由九龙塘校区,启德校区,石门校区,荃湾校区4个校区组成。 赛马会创意校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开放。 学校有50多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6个跨学科研究室, 3个离岸研究所。 学校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共设有8个二级学院, 共设46门学士学位课程, 33门博士学位课程,74门硕士学位课程。 截至2023年,学校现有教师1698名,本科生9130名,研究生4996名。

历史沿革

  • 香港浸会书院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56年3月5日,香港浸会书院校董会成立,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 黄汝光博士为校董会主席,林子丰博士为校长,晏务理博士为副校长。开办四年制文凭课程,有学生一百五十三人,借用九龙何文田培正中学部分课室作为校舍。1961年,设立文理两学院。1965年,成立商学院。 1966年,香港浸会书院第一座校舍落成,位于窝打老道。 1967年,扩设“五年制”,招收预科生,并改良学系组织。1970年,获教育司署核准为香港第一间政府承认的私立四年制专上学院。1971年,董事会任命谢志伟博士、陈彦民博士为校长及副校长
 

浸会书院校舍成立

  • 香港浸会学院

1972年,获香港政府许可,改名为“香港浸会学院”。东南亚高等教育协会评定学院毕业生的学术水平与大学学士的学历相等。1973年,国际教育协会发表证明香港浸会学院学术水平的《国际教育协会报告》。美南浸信会大学联会一致通过,香港浸会学院所颁发的文凭,与美南浸信会所有大学和学院的学士学位相等。1975年,学校成立谢再生纪念馆,成立校外课程部。1979年,学院开始获政府资助,推行“2+2+1”学制,首两年为院制基础课程,其后为两年的系制文凭课程和一年的荣誉文凭课程。1980年,绍邦楼、校园正门牌楼及区树洪花园相继落成。1982年,学校建成星岛传理中心。1983年,立法局通过《香港浸会学院条例》,使学院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具备开办学位课程和颁授学位的资格。方树泉图书馆落成。原有的“2+2+1”学制转为“2+3”学制。1985年,学院借用联福道政府物料供应处五个贮藏库,改作临时校舍,称为“联福道校舍”。1986年,学校开办第一批学士课程。1987年,文学院和社会科学院迁往联福道地段的临时校舍。1988年,立法局通过《香港浸会学院(修订)条例1988》,明确规定浸会学院颁授的学衔及荣誉学衔,包括学位及荣誉学位。商学院易名为工商管理学院。杨瑞生纪念馆建成。1989年,邵逸夫大楼和查济民科学大楼举行开幕典礼。招收首批哲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校外课程部升格为校外进修学院。1991年,传理学系升格为传理学院。 
 
  • 香港浸会大学

1994年11月16日,立法局三读通过香港浸会学院正名香港浸会大学。1996年,学校建成区树洪纪念图书馆。1997年,新校区建成,并被命名为浸会大学道校园。1998年,开始招收外地交流生。1999年,中医药学院成立。2002年,学校成立研究院。学生宿舍落成入伙。2003年,获政府拨出沙田石门的三幅相连土地,兴建持续教育学院辖下的国际学院校舍,以及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内地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合作办学)简称UIC,成绩合格毕业时,本科学生获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 2006年,学校成立视觉艺术院,同时沙田石门校园国际学院成立,提供副学士及自资学士学位课程。2007年,学校建成孔宪绍博士伉俪中医药博物馆。2011年,学校成立创意研究院和通识教育处。2012年,学校实施大学四年新学制。2013年,创办饶宗颐国学院,同时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加入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2021年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二期校园开工建设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被选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服务契约承办机构。中医医院选址在香港将军澳,预计于2025年落成并开始投入服务。 
2024年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高等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香港浸会大学共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视觉艺术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 
学院及其专业
学院
学系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英国语言文学系
语文中心
宗教哲学系
人文及创作系
翻译、传译及跨文化研究学系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
管理、市场及咨询系统系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互动媒体
传播系
新闻系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
生物系
化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
数学系
物理系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
地理系
教育学系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
历史系
社会学系
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
社会工作系
香港浸会大学创意艺术学院
电影系
音乐系
视觉艺术系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 
统计时间:2024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香港浸会大学共有55门学士课程,其中有5门跨学科和个性化课程。跨学科课程为商业计算和数据分析,艺术与科技,环球娱乐,社会科学以及健康与社会福祉创新。另有67门硕士课程,32门博士课程。 
香港浸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MBA)共设置16门学科,其中11门为核心科,3门为必修科,而其余两门为选修科。 [49]研究生授课模式分为两种,研究式研究生课程以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关于研究型研究生课程,学校提供PRg博士以及硕士学位,即哲学博士(PhD)和哲学硕士(MPhil)。 
2013-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排名香港第3位、世界第81位 。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为香港首家获得三重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位列世界前1% ,并于2018年入选《金融时报》“亚太区25所顶尖商学院” 在2022-2023年度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位列133名,计算机科学系位列197名。 在2023年度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图书情报学科位列47名,传播学位列51-75名。 2023年,浸大在CSRankings数据库领域位列世界第12位。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的分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传播系亦位列全球51-100名。 
2024年QS香港浸会大学分科排名
学科名称
排名
地理
151-200
传播
51-100
英语文学
201-250
语言学
251-300
经济
301-350
经济管理学
251-300
社会学
301-350
会计财务
301-350
数学
351-400
参考资料:QS世界大学排名 
统计时间:2024年
2022-2023U.S.News香港浸会大学学科排名
学科名称
排名
化学
794
计算机科学
197
材料科学
447
临床医学
809
数学
133
社科与公共健康
280
药理学与毒理学
363
参考资料:U.S.News 
统计时间:2024年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1698名教学人员,其中1287名为全职教学人员。 学校有1位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4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114位荣誉大学院士。 有52名学者被美国斯坦福大学评为全球顶尖2%的科学家。 香港首位获得“杨振宁奖”的物理学家来自浸大。 
教师名单
奖项类别
获奖时间
名单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
黄英豪、吕爱平 
2023年
贾伟、蔡宗苇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2021年
郭毅可 
荣誉大学院士
1990年至今
葛培礼、何嘉坤、吕宁义、姚珏、区田丰、施南生、舒其望、徐莉、吴蛮、陈冠中、梵志登、许华杰等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2020年
柳爱萍 
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计划
2020-2021年
张晓明 
2023-2024年
周昌松 
张美君 
杨振宁奖
2022年
马冠聪 
统计时间:2023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香港浸会大学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佳学习体验,在2017年成立了创新服务学习中心,该中心在正规课程中推广服务学习。2021-2022年,创新服务学习中心启动了“遥距电子服务学习”项目,应用新科技钻研新常态下教与学的方法,在疫情下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务。 
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科文理兼备,始创办多个学院和学术课程。大学的视觉艺术院和电影学院是香港首创的,还有香港首个全日制传理学、中医药学、人文学及欧洲研究学士学位专业、以及“创业及创新学”专修。2019学年开办三个新专业,包括创意产业音乐学士(荣誉)、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理学士(荣誉)、以及理学士(荣誉)主修生物资源与农业科学。2020学年浸大开办两个新专业,分别为环球荧幕演技艺术学士(荣誉)与全球及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2022学年浸大不但成立了创意艺术学院,更推出四个跨学科专业,包括“艺术及科技文理学士(荣誉)”、“工商管理文学士(全球娱乐)(荣誉)”、“创新医疗及社会健康社会科学学(荣誉)/理学(荣誉)”,以及“文理及科技学(荣誉)自订主修”专业。 
教学措施
香港浸会大学秉持全人教育理念,为了达到为本科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全人教育目标,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辖下的质素保证局(质保局)每六年都会对大学进行一次质素核证工作,报告指出浸会大学严把学术标准、提升“教与学”质量、抓紧真实评估、对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搭建就业网络并力推“多元共融招生政策”。 
为了全面强化全人教育,香港浸会大学还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共计18分,通识教育课程强调跨学科学习,让学生透过不同层次的科目,发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并能将所整合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旨在展示博雅教育的要素,如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同理心等。 
为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机会,香港浸会大学还设置了联通课程,该课程通过研讨会、校园活动、工作坊及体验式学习活动等非正式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 [159]新入学的新生需要在首四个学期内完成至少八项联通课程活动,否则将无法学习第五学期的课程甚至无法毕业。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香港教资会杰出教学奖2项。 
教育成果(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学术诚信与道德——扩增实境技术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联校心理健康推广计划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跨学科英语课程 
2022年度香港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在线远程协作项目 
2019年度香港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儿童作为消费者:针对青少年的营销 
2022年度国际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翻转教室”教学法 
2022年度国际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生自我效能及参与”教学策略 
2022年度国际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统计时间:2022年

合作交流

香港浸会大学致力于不同层面推动校园国际化,同时开拓不同的国际平台,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大学与世界各地超过300间学府结成伙伴院校,每年让400多名学生得以参加交换生计划。 
国际合作
香港浸会大学与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及亚洲等知名学府签订交换生协议书,每年协议互派交换生学习,交换为期半年或一年。 [54]学校在暑期还设有海外访学计划,学生可申请在暑期前往北美、亚非地区、欧洲及澳大利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学习。 截至2023年,共开设12门海外双学位学士课程,与英国约克大学、波兰华沙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等5所顶尖国际学府开展交换生计划。 
学生事务处设有环球工作体验计划。学生事务处会提供3-6个月的海外实习机会,这计划不但有助学生将来的就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及沟通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处事技巧,令学生对未来选择在不同的地域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国内交流
2022年6月30日,香港浸会大学与内地18所大学以在线形式共同举办“共融共赢再启新程”校长论坛暨香港浸会大学与内地一流高校合作签约仪式,此次与香港浸会大学同时签约的内地大学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以及中南大学。 
自2022-2023学年起,香港浸会大学举办多个“大湾区事业考察团”及“大湾区创业考察团”,透过参访大湾区的企业及初创公司,让学生了解大湾区企业发展、就业市场、工作文化、创业生态等,累积参加学生人次超越200位。合作伙伴包括德勤中国、金蝶软件(中国)、亚太水治疗康复研究中心、东莞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基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 
202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学术交流备忘录》,旨在促成双方在学生及学者互访、合办学术活动、开展人文社科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录取方式

香港浸会大学采取独立招生,没有参加内地统招,31省市区的应届高考生(包括复读生)可申请入学,有意报读者须直接向大学递交入学申请。申请学生需高考成绩达所属省市区报读第一批重点高校的分数线(一本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或以上,英语分数达到110分,根据专业的不同或将设置入学面试。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高考生申请人数高达7489人,其中录取内地高考学生179人。 
 

社会评价

学校排名
年份
排名
2023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601-700位。 
2024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101-200名。 
2024
QS世界大学排名295位。 
2024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583名。 
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252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6个跨学科研究实验室, 50多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离岸研究所。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平台一览
类别
创立时间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07
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香港浸会大学) 
2013-10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室 
跨学科研究实验室 [154]
2020-06
创造性智能实验室
计算医药学实验室
系统健康研究实验室
数据经济实验室
智能社会实验室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理论实验室
研究所
2016
生物资源与农业研究所 
2004
裘槎环科所 
2002
香港浸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联合研究所 
2015
整合生物信息医学与转化科学研究所 
2012-09
香港浸会大学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 
2016
香港浸会大学精准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所
1993
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 
2013-01
饶宗颐国学院 
2011
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 
2011
计算及理论研究所 
2002
北京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应用数学联合研究所 
研究中心
2015
健康及医疗资讯学研究中心 
2005
数学图像及视像中心 
1996
非线性研究中心 
2008-11
量化系统生物学中心 
2004
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2018
金卫医疗神经再生研究中心 
1992-11
统计学研究及咨询中心 
2014
亚洲能源研究中心 
1992-5
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1991
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2001-07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2007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04-11
公司管治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2016
电影与动态影像研究中心 
2006
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 
2001
媒介与传播研究中心 
2001-07
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1994
翻译学研究中心 
2016
香港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心 
2008
嘉汉林业珠三角环境应用研究中心 
2009-06
比较管治与政策研究中心 
2002-01
近代史研究中心 
2014-10
高智明伉俪帕金森症研究中心 
2014-09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2014-09
香港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 
2009
岑尧宽岑碧泉纪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 
2015-02
康臣肾病中药研究中心 
2019-10
中国EQUATOR中心 
香港境外研究中心(研究院)
2000-07
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13
香港浸会大学常熟研究院 
2015-04
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 
统计时间:2023年
 

研究成果

成果统计
2018年,香港浸会大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并于2020年再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3年,学校登记了25个专利,被授予了26个专利权,获授予的技术授权100个。 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 
科研亮点
项目统筹
项目名称
时间
刘际明教授
网路智慧决策与行为动力学研究 
2018-2019
蔡宗苇教授
复杂环境污染物的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研究 
袁晓明教授
交替方向法的理论与演算法研究 
阮邦志教授
视觉鲁棒特徵提取与非线性分析 
贾伟教授
拆解普洱茶降低胆固醇和脂质的分子机制 
2019-10
卞兆祥教授
肠道菌群转变诱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胆汁酸过度合成和排泄的机制 
2019-12
黄嘉良教授
多功能荧光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基础研究及生物应用 
2019-2020
张戈教授
以精准医学为本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策略 
2020-06
王凯亮博士(中医药学院)、卞兆祥教授
饱腹感调节机制及治疗肥胖药物标靶 
2021-2022
张嘉龙博士、李敏教授
中药雷公藤能有效针对免疫机制来缓和帕金森症 
蔡宗华教授
肠道为生物酶重新激活三氯生致诱发结肠炎 
高蒙教授
“北极放大效应”令沙尘减少 
2023
统计时间:2024年
研究资助
2022-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获得研究资助共计2340521000港元。在收入方面,协作研究收入30119000港元,获得合约研究收入314967000港元,获得知识产权衍生收入152000港币。 
香港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
年度
项目名称
项目统筹
2019-2020
核酸适配子的分子机理及用於诊断和治疗的转化研究
吕爱平教授(中医药学院)
2022-2023
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失衡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
贾伟教授(中医药学院)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官网 [59]
统计时间:2024年
香港研究资助局协作研究金
年度
项目名称
项目统筹
2019-2020
拟南芥非典型的NAD-capped RNA:加端帽和去端帽的机理和NAD-RNA的分子与生理功能
夏亦荠教授(生物系)
蔡宗苇教授(化学系)-CO-PI
熊礼明教授(生物系)-CO-PI
2021-2022
基於质谱的代谢组学研究帕金森氏病的生物标记物
蔡宗苇教授(化学系)
基於区块链和可信计算的用户可控的数据共享及分析
徐建良教授(计算机科学系)
调查SARS-CoV-2对原发性纤毛和神经系统的侵入和感染
Angelo Homayoun All博士(化学系)-CO-PI
2022-2023
一种新的基於中医的网路药理学框架刻画了人类疾病和药物疾病关系
田亮博士(物理系)
吕爱平教授(中医药学院)-CO-PI
汤雷翰教授(物理系)-CO-PI
杨铸博士(生物系)-CO-PI
钟丽丹博士(中医药学院)-CO-PI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气候与环境意识的城市化发展:解决方案与协同效益
高蒙教授(地理系)
深海西伯加虫环境适应以及多样性的基因组启示
邱建文教授(生物系)
徐建良教授(计算机科学系)-CO-PI
RNA的NAD端帽:机理和功能
夏亦荠教授(生物系)
易威伸博士(化学系)-CO-PI
蔡宗苇教授(化学系)-CO-PI
熊礼明教授(生物系)-CO-PI
2023-2024
联邦图管理和查询:子图搜索、关键字搜索和隐私保护
黄欣博士(计算机科学系)
刘际明教授(计算机科学系)-CO-PI
王琦琛博士(计算机科学系)-CO-PI
徐建良教授(计算机科学系)-CO-PI
杨任驰博士(计算机科学系)-CO-PI
通过菌株分辨率的完整微生物基因组改进代谢网络重建和代谢谱预测
张璐博士(计算机科学系)
卞兆祥教授(中医药学院)-CO-PI
翟李翔博士(中医药学院)-CO-PI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 
统计时间:202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
年度
项目名称
项目统筹
2022-2023
探索金属蛋白酶对糖尿病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王凯亮博士(中医药学院)
气溶胶生成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数值类比
高蒙教授(地理系)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 
统计时间:2024年
 

学术资源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由主图书馆,中医图书馆,石门校区图书馆,特殊馆藏和档案馆以及欧洲文献中心组成。截至2023年6月,在电子资源这方面,馆内收藏了1834971本电子书籍和220489刊电子期刊,同时有427个数据库。九龙校园内有藏书1003355册,视听及缩微资料130587份,现刊820种。在石门校区内,有藏书54044册,视听及缩微资料6595份,现刊61种。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于1956年创校后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 [35]标志则于1994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后开始使用,校标设计来自于校徽,以书本和水的图案为基调,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精神文化

校训

校训
笃信力行。 
释义
“笃信”指的是忠实地信仰。 “力行”指的是努力地实行。 
校歌
《香港浸会大学校歌》
作曲:谢志伟
作词:谢扶雅 谢志伟
南天海角 狮子山前 我校耸立辉煌
中西结合 昌明学术 世界新发光芒
尽心尽性 立己立人 基督荣名孔扬
缅念前犹 任重道远 相期泽普流长
成功道上 披荆斩棘 师生奋发图强 

社团文化

香港浸会大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提供服务,学校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将社团分成了五类,分别为文化社团、运动社团、社会事务性社团、宗教社团及其他专门性社团,学校共计44个社团。 
香港浸会大学社团一览
社团类别
社团名
宗教社团
天主教同学会(Catholic Society)
文化社团
乐团(Band Society)
国乐社(Chinese Music Club)
电影社(Cinemania)
舞蹈社(Dance Association)
话剧社(Dramatics Club)
浸会国际交流社(HKBU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学生会动漫艺术研究社(Student Union Animation and Comic Arts Society)
学生会法德文化兴趣学会(Student Union Animation and Comic Arts Society)
学生会普通话表演艺术研究社(Student Union Mandarin Drama Performance Association)
学生会摄影学会(Students’ Union Photographic Association)
运动社团
划艇社(Rowing Club)
学生会泰拳及拳击学会(Student Union Society of Muay Thai and Boxing)
空手道社(Krate Club)
学生会剑道学会(Student Union Kendo Club)
运动康乐大联盟(Student Union The United Association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s)
咏春武术社(Wing Tsun Society)
学生会居合道社(Student Union Iaido Club)
学生会合球社(Student Union Korfball Club)
学生会登山协会(Student Union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学生会箭艺会(Students’ Union Archery Club)
学生会排球社(Students’ Union Volleyball Club)
学生会躲避球社(Students’ Union Dodgeball Club)
学生会山艺历奇学会(Student Union Hiking Explorer Association)
社会事务性社团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s,AMHKY)
社会服务团(Social Service Association)
扶轮青年服务团(Rotaract Club)
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
大学青年会(University YMCA)
学生会可持续教育服务团(Students’ Union Sustainable Education Service Group)
香港红十字会大学联会 (Hong Kong Red Cross University Club )
其他专门性社团
中文辩论队(Chinese Debating Team)
魔术学会(Magic Club)
学生会创行学会(Student Union ENACTUS)
天文社(Astronomy Club)
电脑学会(Computer Association)
游戏研究社(Game Theory Society)
学生会普通话辩论队(Student Union Mandarin Debate Team)
学生会养生社(Students’ Union Chinese Health Care Society)
学生会中国策略棋牌社(Students’ Union Chinese Tile-based Game Society )
学生会电竞社(Students’ Union Esports Society)
学生会解谜学会(Students’ Union The Riddlebusters)
品酒学会(Wine Association )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 
统计时间:2024年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共有九龙塘校区,启德校区,石门校区,荃湾校区4个校区。 新校区赛马会创意校园尚在建设中。 
 

九龙塘校区

九龙塘校位于九龙塘窝打老道224号,由三个校园组成,包括善衡校园、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 逸夫校园建成于1995年,浸会大学道校园建成于1997年,善衡校园原为1966年建成于窝打老道的校舍,1995年更名为善衡校园。 截至2013年,总面积54000平方米,另有毗邻逸夫校园的联校运动中心,占地36000平方米。 善衡校园占地22000平方米,逸夫校园占地9,000平方米, 持续教育学院位于浸会大学道校园,大楼总面积达5607平方米。 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6个学院均位于九龙塘校区。 
 

启德校区

启德校区位于位于平山观塘道51号, 建成于2005年, 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视觉艺术学院位于启德校区,校园前身是一级历史建筑物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具有20世纪初的殖民地建筑特色 
 

石门校区

石门校区位于香港沙田区安睦街8号, 建成于2006年 总面积多达三万平方米。 该校区有国际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 石门校区 
 

荃湾校区

荃湾校区位于荃湾区怡乐街2-12号, 建成于2019年,净作业楼面面积为2700平方米。 荃湾校区 
 

赛马会创意校区

赛马会创意校园位于九龙塘联福道,采用垂直构造,占地7430平方米,新校园将成为具标志性的创意教育基地,以及全新的住宿学习社群,浸大音乐学院和创意媒体集群亦会进驻于此。 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开放新校区。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卫炳江
常务副校长
黄定发
副校长(研究及拓展)
吕爱平
副校长(教与学)
周伟立
行政副校长暨秘书长
邹霭云
协理副校长
卞兆祥、张国威、刘际明、潘明伦
参考资料:香港浸会大学官网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
时间
林子丰 
1956年3月—1971年5月
谢志伟 
1971年5月—2001年7月
吴清辉 
2001年7月—2010年6月
陈新滋 
2010年7月—2015年7月
钱大康 
2015年9月—2020年7月
卫炳江 
2021年2月至今
 

校友情况

 
香港浸会大学自1956年成立以来培育超过158000名毕业生,其中不乏成功及专业人士,浸大学子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发光发热并为浸大树立名声。 校友会与大学一脉相承,多年来积极参与支持大学的各项活动及发展,透过参与校友会举办的不同文化,教育及联谊活动,从而进一步拉近距离,建立友谊和联系网络,互相支持。 
 

科教界

科教界校友
姓名
职务
陈永光 
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
潘烈文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姚伟彬 
澳门大学东亚书院院长
麦继强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教授
黄玉山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人大常委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
饶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政治界

政界校友
姓名
职务
林智远 
香港特别行政区审计署署长、第七届立法会议员
陈凯欣 
现任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
区咏芷 
香港环境局政治助理
蔡少绵 
香港环境局政治助理、港铁公司事务总监
蔡若莲 
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局长

文艺界

文艺界校友
姓名
职业
庄文强 
导演
吴宇森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导演
郑丹瑞 
香港监制、导演、编剧、演员
区瑞强 [87]
香港音乐人
麦润寿 
香港广播节目主持人
张小娴 
作家
许鞍华 
导演

商业界

商界校友
姓名
职务
杨主光 
香港宽频集团执行副主席
曾顺福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
雷雅萍 
荟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林志民 
东亚银行行长
梁永祥 
新鸿基有限公司董事长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