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位於中國香港,簡稱“嶺大”,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 。
嶺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其在2015年獲《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十大博雅學院之一 ,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中的“優質教育”方面位列世界第二。 在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發表的2019年度報告中,嶺大連續第二年在“本科生教學體驗所獲質素及價值滿意度”一項中獲得本地大學的高評分。
嶺南大學專注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其管理學及工商管理學在2021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排在全球第301-400名。 在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嶺大的社會政策及行政管理學排名世界第51-100名,中國(含港澳臺)第7名,哲學排名世界第101-150名,英語語言文學位元列世界第201-250名 。而會計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社會工作學及社會政策和哲學的研究更為全港之冠及第二。
目錄
- 1辦學歷史
- 2學術研究
- ▪建設成果
- ▪科研平臺
- ▪學術資源
- 3辦學條件
- ▪院系設置
- ▪師資建設
- ▪開設課程
- ▪學科建設
- ▪教學建設
- ▪大學排名
- ▪合作交流
- 4文化傳統
- ▪校徽
- ▪校歌
- ▪使命
- ▪核心價值
- ▪學生社團
- 5申請資訊
- 6學校領導
- ▪現任領導
- ▪歷任校長
- 7校園環境
- 8知名校友
- 9所獲榮譽
- 10學校事件
辦學歷史
廣州嶺南大學(格致書院)
老嶺南大門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美國長老會(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在廣州沙基金利埠創辦了一所名為格致書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學府。這所學府就是今天在香港複校四十多年的嶺南大學的前身。是年3月28日,格致書院正式授課,第一批學生只有三十人。
1893年,格致書院脫離美國長老會,在紐約另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為一所不屬於任何教會的基督教大學。其時中國政局正值多事之秋,格致書院既屬外國教會所有,難免成為仇外份子滋擾的對象。1900年,曾經在格致書院就學的史堅如謀刺兩廣總督德壽事敗,格致書院引起了滿清政府的注意。為免捲入政治旋渦,格致書院遷往澳門暫避。
1903年,格致書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為嶺南學堂,是為“嶺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門流寓期間,嶺南學堂更一度考慮遷往九龍。
1904年,嶺南學堂決定遷回廣州,並在廣州河南康樂村購下三十多英畝土地,成為日後嶺南大學的永久校園。
隨著永久校址的啟用,嶺南學堂的發展蒸蒸日上。1911年,校友司徒衛從康樂校園北望的景致得到啟發,設計出一個饒有意思的校徽。圓形校徽的上半部是廣州的白雲山;橫亙其中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樹;下半部是康樂校園的曲水細流,富有詩意。這個圓形校徽經過多次細微的修飾,一直沿用。另外,當時嶺南學生參加省運動會的時候,啦啦隊所用的校旗以紅色為底色,上面印有“嶺南”兩個灰色大字。自此“紅”、“灰”二色成為了嶺南精神的代名詞。
1912年9月,學堂的中文名稱改為“嶺南學校”,英文名稱則不變。
老嶺南師生合照
1926年,國民政府頒佈私立學校立案規程,禁止外國人在中國辦大學,嶺南學校亦在被禁之列。嶺南學校隨即成立以華人為主的校董會,以取代紐約董事局,並準備由華人接手主理校務。
老嶺南照片
1927年1月,校董會推舉一直襄助校務的鍾榮光為校長,李應林為副校長,展開華人領導嶺南的新一頁。嶺南亦正式易名嶺南大學,英文名稱亦相應改為Lingnan University。嶺南大學於是年3月向國民政府呈請立案,確定為國際性的私立基督教大學。鍾榮光長袖善舞,魄力過人,主理校政期間為嶺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1927年至抗戰前夕,嶺南大學在原有的文理學科上先後增設農學院、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等部門;又開辦中學、小學、華僑班等附屬組織;並且在香港設立嶺南分校,成為中國南方一所舉足輕重的教育機構。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不少著名高等院校都跟隨國民政府往西部遷移。嶺南大學是私立大學,並無追隨政府的計畫。廣州淪陷前夕,嶺南大學決定遷移往香港繼續發展。事實上早於1937年,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已經往香港青山灣梁園上課。
1938年8月中旬,嶺南大學一舉遷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學的校舍繼續授課;農學院則租用屯門藍地的農場。當時複課生加上來自別校的轉讀生,嶺南大學在港學生人數竟達到廣州時期百分之九十之多。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時為校長的李應林率領嶺南大學師生輾轉逃亡至粵北韶關。在國民政府和美國基金會的協助下,嶺南大學最後在曲江大村複校,並將校園命名為嶺大村。後來戰事日漸蔓延,嶺南大學只好由曲江轉移往東江梅州。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嶺南大學重回廣州康樂的校園,李應林承擔起複課的任務,完成了艱巨的重建工作。
1948年8月,陳序經接任校長一職,迅即將嶺南大學的學術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陳序經是著名的全盤西化論的宣導者,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立意要將嶺南大學打造成全國最優秀的學府。因此他在上任前即向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協和醫學院等一流學術機構挖角,聘請明星級教授十數人。另外,陳序經又以個人的交情和魅力,請來陳寅恪、王力、梁方仲、容庚幾位人文學科的國寶級教授加盟,奠定了嶺南大學在中國文史界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連同陳序經本人在內,嶺南大學優秀的師資在戰後的廣東造就了一個人文薈萃、精英雲集的局面,其盛況可謂一時無兩。
1952年底,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嶺南大學的康樂校園變成了中山大學的校園,原有的課程或科系拼入廣州其他院校,曾經是國內著名學府的嶺南大學正式解體,結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輝的教育道路。1988年,值嶺南大學百年盛典之際,國家教委宣佈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由嶺南校友、原廣東省副省長王屏山任首任院長。 [7]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會員。
香港複校
校園風景
自1952年院校調整以來,嶺南大學校友一直以複校為奮鬥的共同目標。
1966年,嶺南中學校董會邀請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及嶺南會所聯合組成“嶺南教育擴展會”,為嶺南大學的複校作出了具體的籌備工作。
1967年9月,嶺南校友在香港成立嶺南書院有限公司籌辦嶺南書院,開始了嶺南大學複校的第一步。為結集資源以推動嶺南教育事業在香港的發展,嶺南書院有限公司更於1969年與嶺南中學有限公司合併,組成嶺南教育機構有限公司。
李運強教學大樓
創設伊始,嶺南書院借用嶺南中學的課室上課。第一年取錄了約一百名新生入讀大學先修班,三十名入讀一年級,其中有部分學生在學校寄宿。後來得到熱心校友支持奔走,嶺南書院先後興建了教學及行政大樓、大禮堂、語言實驗室、圖書館及教職員宿舍,具備了專上學院的基本規模。1974年,嶺南書院師生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超過七十間北美的大學承認嶺南書院具有高等學府的地位。1978年,嶺南書院成功向教育署註冊為專上學院,並隨即易名嶺南學院,同時推行由政府資助的專上學制。
嶺南校友以十年時間建立了一所頗具規模的專上學院,為此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固的基礎。嶺南進入第二個十年之後,校務迅速擴展。1983年,陳佐舜校長接掌嶺南,肩負提升嶺南學術地位的重任。陳校長不負眾望,在任期間大量延聘人才,重組學術部門,並改革課程結構,推行通識教育,為學術評審作好準備。
1987年12月,英國“國家學歷頒授委員會”對嶺南進行全面評審,高度評價嶺南的領導架構、教學質素、行政效益、以及師生的質素。對於嶺南多年來進步神速,評審團予以高度評價,並認為嶺南的學術水準足以媲美“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院校。
嶺南的學術水準既得到肯定,於是決定停辦二年制課程,並要求政府增加撥款以推動榮譽文憑課程的發展。1988年,政府決定增加對嶺南的撥款,以增聘教職員、添置教材,應付新課程的需要。同時,政府亦計畫邀請嶺南加入“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升格為開辦學位課程的高等學府。1991年,嶺南的努力奮鬥得到了重大的回報,嶺南在“香港學術評審局”的全面評審中取得上佳的評價。評審團成員特別推許嶺南教職員資歷良好,更對學生的傑出表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評審局因此認為嶺南有優良的學術條件開辦學位課程。最後政府接納建議,於1991年把嶺南升格納入“大學及理工資助委員會”體系,成為本港頒授學位的大專院校之一。嶺南為了進一步發展大學教育,於1995年遷入屯門新址,並開辦哲學碩士課程。1998年,嶺南獲得自我評審資格,並于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
進入2000年,嶺南不斷向前邁進,增設博士研究課程,建立持續進修及社區學院,為香港以至鄰近地區提供多元化的優質大學教育。
2015年,被《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
2016年,質素保證局核證報告讚揚嶺南大學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制定策略發展計畫(2016-2022)。
2020年7月,嶺南大學加入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
2023年3月30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嶺南大學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及揭牌儀式暨系列研究成果發佈會舉行,嶺南大學文化與創意研究院在前海正式揭牌。
2024年5月2日,嶺南大學舉行成立資料科學學院的揭牌儀式。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嶺大致力於人文學科、工商及管理學科、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並發展以博雅教育理念為基礎的一流本科教育 ,課程注重跨學科研習和課外實踐 ,並刻意縮小辦學規模以實行高互動性的小班教學及打造緊密的師生關係 。嶺大是香港唯一為所有本科生提供四年宿舍的高等院校 ,亦為超過80%的本科生提供赴海外院校進行交換學習的機會 。嶺大亦強制性要求所有本科生參與社會服務研習,以培養他們主動關懷和服務社會的品德 。
2014年RAE學術評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根據香港政府旗下,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於2014年發佈的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研究水準評估報告顯示(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主要評審方法為: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各一流學術機構,各範疇內的權威教授、學界翹楚及大量資深學者根據其擅長領域分成不同組別,對近六年來香港各高校的學術成果的品質及學術聲望進行雙向匿名評分及水準評估。俗稱“港高校成績單”) 。
1. 經濟學系的學術水準排名香港第三,僅次於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其中13%的學術成果被評定為最高的四星級,達到世界領先水準(World Leading),剩下有20%的學術成果被評定為世界卓越水準(World exellence);同時,嶺南經濟學系亦是八大院校中唯一一所沒有學術成果被列入“不予評價(Unclassified)”名單的高校。
2. 歷史學系的學術水準排名香港第四,其15%的學術文章被評為世界領先水準(World Leading)。
3. 哲學系45%的學術成果被列入世界卓越水準行列,學術水準位居香港第二名,僅次於香港中文大學。
4. 翻譯系的15%學術成果達至世界卓越水準,位居香港第一名。
5. 視覺研究系的學術水準位居香港第二名,其28%的學術成果被列入世界標準水準行列,僅次於香港大學。
6. 部分社會學研究類的總學術水準位居香港第二名。
優配研究金
嶺大申請的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專案,在八間政府資助院校之中排行第二,獲批准資助成功率達 36.1% (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4.9%) ,當中22%的專案取得4.5評分(滿分5),與各院校平均22%獲評為高質素(即評分為4.5或5)的比例相若 。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科小組):成功率達47.4%,為八大院校之冠,亦高於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2.7%。
人文學及創意藝術:成功率達80%,為八大院校之冠;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40.6%。
機械、生產及工業工程:成功率達50%,與另一所大學並列第二。
教育:成功率達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34%。
傑出青年學者計畫
嶺大申請的香港政府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青年學者計畫”項目,在八大院校中排名首位,成功率達71.4%,(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39.9%),其中43%的研究專案被政府評為高質素,遠高於八大院校平均的20%。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科小組):成功率達66.7%,在八大院校中排首位;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 34.3%。
人文學及創意藝術:成功率達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47.8%。在這科目範圍,嶺大獲得的總撥款排第三位。
商學(包括經濟學):成功率達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33.8%。
科研平臺
科研機構 | |
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 | 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 |
電影研究中心 |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香港商學研究所 |
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 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
公共管治研究部 | 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
中國經濟研究部 | 競爭政策與規制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聯校研究聯盟 | 研究支援部 |
學術資源
《嶺南學報》(英: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人文學科綜合類刊物,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旗下學刊。創辦于1929年的廣州嶺南大學,1952年因嶺南大學的解散而停刊。2015年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比較文學教授蔡宗齊主持復刊及發展,同時與美國杜克大學出版的《中國文學與文化》 結為姐妹雜誌,兩刊互載優秀學術成果。學報現以中國古典文史哲研究為核心,同時刊登探討傳統學術和文化對現當代中國社會影響的文章,望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學的發展作出貢獻。學報秉承“宣導學問,闡揚真理,賞奇析疑”的精神,力圖促進中西學術交流,開天下學問一家的風氣。學報採用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力求學報所刊發的論文見解精湛,具有高度學術含金量,能為國學某一領域提供新材料、新思維、新觀點。
《嶺南學報》過去曾刊載了陳寅恪、吳宓、楊樹達、王力、容庚等二十世紀著名文史學者的許多重要文章,成為他們引領學術潮流的主要論壇。復刊至今,《嶺南學報》已迅速成為能展現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澳門主流漢學研究前沿進展的頂尖刊物。
主編:蔡宗齊(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委(以中文拼音排序):
6. 蔣秋華(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7. 蔣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9. 李雄溪(嶺南大學中文系)
11. 劉燕萍(嶺南大學中文系)
12. 汪春泓(嶺南大學中文系)
16. 許子濱(嶺南大學中文系)
17. 許子東(嶺南大學中文系)
18. 虞萬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19. 張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文學院
院長:葉月瑜教授
文學院院長:葉月瑜教授
全球著名電影學者,亞洲電影及華語電影史研究專家 [13]。葉教授畢業于南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曾在哈佛大學、臺灣大學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其著作具全球影響力,曾兩度擔任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委及美國電影協會顧問 [13]。
在加入嶺南大學前,葉教授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院長 [13]。
文學院院務室
中文系
文化研究系
英文系
歷史系
哲學系
翻譯系
視覺研究系
英語及外語教學中心
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
商學院
院長:冷明明教授。
電腦與決策科學系教授。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管理科學/系統的博士。目前的科研集中在博弈論(重點為合作式博弈論)、運營和供應鏈管理,以及運營和其他學科的交叉問題。冷教授多篇學術論文曾在《運籌學》、《生產與運營管理》、《海軍研究物流》,以及《工業工程期刊》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現為頂級期刊《生產與運營管理》的編輯評審委員會成員。
商學院已獲AACSB認證
商學課程辦事處
會計學系
財務及保險學系
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
管理學學系
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 [15]
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院院長:夏偉立 HAYWARD William
院長:夏偉立 HAYWARD William 教授
夏偉立教授博士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是心理學視覺認知領域的權威專家。在加入嶺南大學前,曾任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辦事處
應用心理學學系
經濟學系
政治科學學系
社會學及社會政策學系
科學教研部
2015年設科學教研部(Science Unit),由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生物學家Mark A. McGinley及國立首爾大學生物學家方健恩教授主理。其職責為制定及發展核心課程及通識教育部“科學、科技與社會”中自然科學類的課程發展。附設“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研究實驗室”以供教研之用 。
研究生部
應用心理學系與人民大學心理學系聯盟
研究生部 (Division of Graduate Studies),於2016年在嶺大副校長莫家豪的帶領下建立 。目的在於監督各碩士及研究生課程的品質及發展,確保各課程保持高水準的教學 。另外,其亦負責為研究生群體建立滿意的學習及進行學術活動的環境,及時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回饋,並致力提供高品質的學習資源,包括提供參與校內及海內外的學術講座、研討會、研究生交換計畫的交流機會等。研究生部亦負責探討及發展新的碩士課程,及與海外院校商討合辦課程等事宜 。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于2002年成立,簡稱“CCLU”,是嶺南大學其中一個附屬部門。校舍位於嶺南大學新教學大樓(NAB),開設副學士學位先修課程、副學士學位課程和高級文憑課程,供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畢業生及取得內地或海外認可之中學或專上課程學歷的學生報讀。
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課程:
文學副學士:中文
文學副學士:歷史
文學副學士:哲學
文學副學士:翻譯
商學副學士:工商管理
社會科學副學士:心理學
社會科學副學士: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副學士:社會學
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
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于2001年成立,簡稱“LIFE”,是嶺南大學其中一個附屬部門,為香港中學畢業生開設毅進計畫和文憑(副學士學位先修)課程,還有供公眾人士修讀的各項學歷或短期課程,亦與海外大學合辦學士學位課程。總部設于嶺南大學新教學大樓,多個教學中心分別為屯門柏麗教育中心、 荃灣昌華教育中心、荃灣豪華教育中心、佐敦華海教育中心、尖沙咀華懋教育中心、尖沙咀中心教育中心、尖沙咀好時教育中心及柯士甸教育中心。
學院及學系 | |
嶺南大學文學院 |
中文系
文化研究系 英文系 歷史系 哲學系 翻譯系 視覺研究系 英語及外語教學中心 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 |
嶺南大學商學院 |
商學課程辦事處
會計學系 財務及保險學系 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 管理學學系 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 |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 |
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辦事處
應用心理學系 經濟學系 政治學系 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 |
嶺南大學資料科學學院 |
人工智慧學部
工業資料科學學部 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資料科學研究所 |
研究生部 | / |
)
師資建設
香港嶺南大學彙聚一眾來自世界各地、有志奉獻博雅教育及學術的資深人文及社會科學大家及青年學者,致力為嶺南學生提供高品質的一流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掌握最前沿的知識及知悉學界最新的學術發展。嶺大逾95%的教學人員擁有博士(PhD)學位及海外教學經驗。201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顯示,嶺大的擁有博士學位教員的比例位列亞洲第48位 [20],超越一眾研究型大學。教員學位多取自以下院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各分校、普林斯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蘭卡斯特大學、多倫多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0]。接近半成的教員來自于香港以外的國家及地區 [6]:中國內地、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丹麥、韓國、中國臺灣、澳大利亞。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會員。
知名教員 | ||
蔡宗齊 | 中文系 | 博士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東亞語言文學教授,漢學家。 |
鄺龑子 | 中文系 | 香港作家、詩人,畢業于香港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 。2014年香港政府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教學大獎獲得者。 |
許子東 | 中文系 | 知名中國現代文學學者,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節目嘉賓 。 |
劉紹銘 | 中文系 | 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文學學者 。 |
劉燕萍 | 中文系 | 中文系教授,香港大學博士。多屆大學教學及學術大獎獲得者,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及文學院院長。其在古典鬼怪文學、怪誕文學及中國神話領域具有卓越學術貢獻 。 |
Davis,Richard L | 歷史系 |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知名中國古代史學者。 |
劉智鵬 | 歷史系 | 華盛頓大學博士,活躍于香港教育界,致力於推動香港中小學的中國歷史普及教育。 |
Rowbottom Darrel Patrick | 哲學系 | 知名哲學學者,牛津大學博士後,英國杜倫大學榮譽教授,兼任世界一流學術期刊Austral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副主編輯。 |
Livingston,Paisley Nathan | 哲學系 | 國際著名哲學學者,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任職于哥本哈根大學及日本京都大學 。 |
孫藝風 | 翻譯學系 | 知名翻譯學家,昆士蘭大學、西南大學榮譽教授,暨南大學兼職講座教授 。 |
莫家豪 | 社會及社會政策學學系 | 中青年教育學學者。曾任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社科院副院長,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畢業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Mette Hjort | 視覺研究系 | 哥本哈根大學榮譽教授,兼任華盛頓大學斯堪迪納維亞語教授 。 |
丁爾蘇 | 英文系 | 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知名符號學學者。曾任教于蘇州大學、北京大學 。 |
Eugene Chen EOYANG | 英文系 | 本科及碩士畢業于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後於印第安那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兼任印第安那大學比較文學榮譽教授。其一手創辦了威斯康辛麥迪森分校旗下知名的中國學學術期刊《中國文學(CLEAR)》,並在語言及文學領域積累下豐碩的學術成果。 |
Shalendra D. Sharma | 政治科學學系 | 國際著名政治學家,多倫多大學博士,李兆基基金講座教授,其著作甚豐,多經由劍橋大學出版社等一流出版機構出版發行 。 |
DIXIT,K. Avinash | 經濟學系 |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博士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對經濟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 |
SEADE JESUS | 經濟學系 | 牛津大學博士,知名經濟學者,曾任教于華威大學,曾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副總裁等高層要職 。 |
何濼生 | 經濟學系 | 香港本地知名經濟學家,多倫多大學博士。曾任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經濟局,並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2餘年。多次獲香港政府委任為政策研究及諮詢委員,2016年獲香港政府頒發銅紫荊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政策發展的卓越貢獻 。 |
林平 | 經濟學系 | 碩士及博士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及明尼蘇達大學。香港經濟學協會主席。 |
魏向東 | 經濟學系 | 畢業于中山大學及伯明罕大學。曾兼任中山大學及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現兼任河南鄭州市政府高級經濟顧問、英國社會及經濟研究委員會成員、英國就業部顧問、香港教育統籌局顧問。 |
葉月瑜 | 視覺研究系 | 國際著名華語及亞洲電影學者,南加州大學博士。曾兩次擔任臺灣金馬獎獎項評委。其學術成果具全球影響力,部分英文著作被翻譯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等在全球各地出版。 |
NIRANJANA Tejaswini | 文化研究系 | 印度裔文化學者,博士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訪學于美國芝加哥大學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曾擔任亞洲多所文化學術機構的主席。 |
羅永生 | 文化研究系 | 筆名安徒,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香港著名文化研究學者。 |
陳清僑 | 文化研究系 | 文化研究系教授,前協理副校長,創立嶺大文研系及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現任公民党副主席,國際文研學會監事。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及藝發局藝評組主席。 |
李小良 | 文化研究系 | 布朗大學博士後。現調任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
開設課程
本科主修專業課程
人文學科:
嶺大籌款活動
中國語言文學、翻譯學、文化研究、視覺(藝術)研究、當代英語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學、中國文學歷史及哲學(需經大類收生錄取)、自主設計主修專業(需經大類收生錄取)、電影與媒體研究(需經大類收生錄取)
社會科學:
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科學、中國及亞太研究、社會及公共政策研究
商學:
會計學、金融學、工商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市場學、風險及保險管理學、資料科學
輔修類學科:
行為科學、中國區域發展研究、中文寫作、創意學、環境研究、香港研究、國際研究、媒體文化及市場學、表演研究學、公共政策學、中國商業研究、金融服務市場學、資訊科技、物流及決策科學
研究式深造課程
哲學博士(PhD)、哲學碩士(MPhil)
範圍包括:中文、英文、哲學、視覺研究、心理學、金融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翻譯學、文化研究、電腦及決策科學等、會計學、市場學、歷史學等。
學生為本學習是其中一個博雅教育的主要價值,在研究生課程上,確保教職員為學生提供密切之論文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在研究時發揮他們的知識創意。
嶺大通過鼓勵及要求教職員進行研究,獲得崇高聲譽。嶺大相信教職員進行研究不單不會減退教學精力,更會培育及啟發傑出教學。
嶺大的研究強項延伸三大學術範疇,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及商學。教職員在著名的學術期刊刊登文章及經知名的出版社出版著作,令嶺大在香港及國際學術界中的研究地位不斷提升。
修課式深造課程
1.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與法國昂傑高等商學院(ESSCA)、西班牙巴賽隆納自治大學(UAB)、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合辦 。
2.智能安老及老年學理學碩士:與香港都會大學(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合辦雙碩士課程 。
3. 人力資源管理及組織行為學碩士
4. 會計學碩士
5. 國際高等教育及管理碩士
6. 中文文學碩士
7. 實踐哲學文學碩士
8. 文化研究碩士
9. 會計學深造文憑
10. 市場及國際商務碩士
11.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碩士
12. 職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 [6]。
13. 比較社會政策國際社會科學碩士:與英國約克大學(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 。
學科建設
在QS2016學科排名中,嶺大經濟學系位列香港第三名,其13%的學術成果達到領先世界的水準 ;翻譯學、視覺研究、哲學及社會研究的學術水平均進入香港前二名。 在QS2016排名中,嶺大哲學系位列亞洲第十名,其在分析哲學領域的學術成就曾被譽為亞洲最佳之一。 其經濟學系曾獲世界著名學術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列為中國五大經濟研究機構之一 。
學科排名 | ||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14) | 現代語言學科類(Modern Languages) | 世界第151-200位-160名 |
會計與金融學科(Accounting & Finance) | 世界第151-200位-168名 | |
哲學(Philosophy) | 世界第101-150位-108名 | |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13) | 英國語言文學(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世界第151-200位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4) | 經濟學、商學 | 世界第151-200位 |
2015年楊百翰大學會計學學術排名
評分方法:計算各大學會計學系教員分別在過去六年、十二年及自1990年至今(總成績)於世界最頂尖及權威的會計學刊上成功發表論文的總數量,並按論文主題進行分類計算並排名) |
稅務學 | 過去六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22名,過去十二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31位,總成績位列37位。 |
審計學 | 過去六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81位,過去十二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54位,總成績位列60位。 | |
財務會計學 | 過去六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146位,過去十二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163位,總成績位列177位。 | |
管理會計學 | 過去六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188位,過去十二年的成績位列世界第137位,總成績位列第151位。 |
教學建設
博雅教育
嶺南大學漢學國際研討會2014
博雅教育理念(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美國的文理學院辦學模式,該類學院致力於傳承經典的本科教育傳統:以學生為本,以小規模辦學的方式確保每一名學生均能獲得平等的待遇和享受到高品質的學習資源。
嶺南大學刻意精細大學規模,致力於打造緊密的師生關係。每一名本科學生都會獲分配一名由大學教師擔任的Academic Advisor,指引學生制定本科學習計畫,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在嶺南校園內,每一名成員之間均能融洽相處,校內知名學者們與學生常一起討論學術,甚至交流生活瑣事,建立終生難忘的友誼。
另外,嶺南大學的舍堂生活和課外活動亦十分有名。嶺南大學是香港唯一一所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學府。嶺大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嶺南大學是香港地區第一所成立Service-Learning(服務研習)部門的院校。而從2016-2017學年開始,社會服務研習經驗將列入嶺大本科課程的畢業要求。
另外,嶺南大學的學生交換學習比例高居全港第一,達65%。 [4]在本科學習期間,嶺南學子可以選擇參與各色各樣與世界各地各社會機構,大學合作的課外體驗項目,例如遊學團、學術交流會、國內外義務工作隊伍等等。
社區學院畢業典禮
另外,嶺南大學的博雅教育旨在建立學生的公民意識,並培育他們的知識、技能及洞察力,使嶺大學生畢業後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文化及經濟環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標。一名合格的嶺大畢業生需具備廣闊且深遠的視野、服務社會的熱忱和能力、理解複雜問題的智慧、面對窘局的忍耐力和成熟的判斷力。
由於進行小班教學,因此每一名學生均必須在課堂上發言,交流己見,使知識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輸。
嶺南大學亦成立了多項獎學金,包括與海內外基金會、著名企業合作的獎勵計畫,以褒獎在學習或社會服務上有傑出表現的學生。在2013-14學年,嶺南大學共頒發出1100萬元獎學金。
大學排名
學校排名 | |
世界排名 |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3) | 世界第551-600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4) | 世界第601-650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5) | 世界第601-650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6) | 世界第614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7) | 世界第551-600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21) | 世界第571-580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25) | 世界第711-720位 |
亞洲排名 | |
QS亞洲大學排名(2015) | 亞洲第142位 |
QS亞洲大學排名(2016) | 亞洲第109位 |
QS亞洲大學排名(2017) | 亞洲第100位 |
香港排名 | |
香港專業教育網的“香港最佳大學按教育專業網調查排名” | 香港第6位 |
合作交流
嶺南大學在全球擁有逾170所姊妹院校,包括內地的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韓國的首爾國立大學、梨花女子大學,臺灣的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歐洲的哥本哈根大學、慕尼克大學、南安普敦大學、鹿特丹大學等。
嶺大與北京師範大學、里茲大學、夏威夷大學、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萊斯特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合辦碩士課程。
嶺大與倫敦大學學院(UCL)、開普敦大學、廣島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密西根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等共十一所院校共同創建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2017年3月,嶺南大學與牛津大學互相同意開展學術及教學合作計畫。
嶺南大學於2017年年底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合作創建亞洲博雅大學聯盟。
文化傳統
校徽
嶺南大學校徽 | |
校徽中的山、河、樹及小徑,各具其深層的象徵意義:
白雲山象徵人生最高理想; 珠江象徵嶺南教育的傳承;荔枝樹果實累累,象徵嶺南人對實現 “為神為國為嶺南”這使命的承擔; 小徑代表嶺南人默默耕耘,邁向未來的道路。 嶺南校徽中紅如火、灰如鐵的紅、灰色,象徵嶺南學子的忠誠、忠義。 |
校徽 |
校歌
嶺南大學校歌《散逐東風滿穗城》 | |
曲:H.B.Graybill 詞:陳賴五
平原廣闊了近目前 江水流其間。 群邱遠繞恒為障護 奮前莫畏難。 母校屹立風波不搖 佳氣承遠方。 地美人娛乃祖所賜 愛保兩勿忘。 韶光幾度花娛鳥樂 飽受春風雨。 使我樂輸黃金時刻 基爾高黌序。 當前百事待儂擔負 不怕半途廢。 壯我胸懷得如昔在 母校光風裡。 |
Broad the plain before us reaches,
Calm the tides that flow; Far the mountains ever guard us, On in strength we go. College mother, calm thou standest, Given from afar; Wondrous land our fathers gave us, True to both we are! In thy care bright years are bringing Joys in happy throng; To thy life, these years were giving Gladly us this song. In the years and strife before us Never shall we fail; Courage, then, as joy thou’lt give us, Alma Mater Hail! |
使命
早期照片
嶺南大學致力提供建基於最優秀的中西博雅教育傳統的優質全人教育,培育學生全方位的卓越才能,其中包括慎思明辨,開闊的視野,靈活的技能,承擔社會責任的價值觀,和應對多變世界的領導才能;鼓勵教師和學生通過原創性研究和知識轉移貢獻社會。
核心價值
嶺南大學旨在建立一個學生和學者老師共同學習和研究學問的群體。師生互相尊重包容、經常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文化和不同意見,維護學術和言論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全人培養和全方位發展:嶺南大學致力協助學生實現全人和全方位發展。所有學生皆需要努力培養獨立思維和慎思明辨的能力;創造力和新思維;優良的溝通技巧包括高水準的語文能力;社會責任感;個人品德;文化修養和終身學習的熱忱。
社區參與和社會責任:嶺南大學鼓勵所有成員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服務當地和其他社群,並為人類謀求福祉。
鄺森活圖書館
嶺南精神:嶺南大學始於1888年在廣州創立的“格致書院”,多年以來一直承傳著的嶺南精神,把所有嶺南人聯繫在一起,直到今天仍然是嶺南大學的核心思想。嶺南精神的特點是熱情,忠誠,堅毅,容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而且樂於服務人群。
學生社團
2021年12月6日,嶺南大學也表示鑒於學生會缺乏代表性,校方或不再承認其作為校內學生代表的地位。
申請資訊
香港本地生
持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成績,經大學聯招辦法(JUPAS)擇優錄取。文憑試最低基礎要求為:
中文:三級
英語:三級
數學:二級
通識教育:二級
選修科:二級
內地生
根據國家教育部議定,內地31個省(市、區)的學生可直接向嶺南大學報讀本科課程。
高中畢業生可憑國家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高考)成績申請入讀嶺大。嶺南大學將按擇優錄取的原則,文理兼收,不設省市限額。
*保送生申請暫不考慮。
申請入學的內地學生須完成或即將完成高中三年級學業,並須於應屆內地高考取得達重本線或以上之成績。申請人也須具備優秀的英語水準。
嶺大錄取時主要考慮考生的實際高考總分、報讀課程志願、英語水準、面試表現(如有)及配合相關課程的具體要求等,擇優錄取(最終獲錄取學生的高考分數不得低於重本分數線)。
嶺南大學提倡博雅教育和全人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音樂和社會服務等課外活動。在上述各方面有突出表現者(例如於省級或以上運動比賽獲獎),其入學申請可獲特別考慮。
非應屆高中畢業生或持其他學歷的學生可循“直接招生”途徑遞交入學申請,大學將按其情況個別審批。
請注意: 根據大學本科課程有關規條,嶺大將不會重新錄取曾在入學前一年因學業成績而遭退學的本校學生。
國際生:
SAT最低要求為1650分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秦泗釗
秦泗釗
祖籍山東省日照市,在清華大學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秦泗釗教授是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美國化工學會、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院士。最近,他還獲得由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頒發的2022年CAST化學工程計算獎,並于同年獲IEEE頒發控制系統學會技術轉化獎,是首位在香港或大中華區大學工作而獲得有關獎項的學者。
2020年,他全職來到香港,出任香港城市大學大資料科學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資料科學講座教授。
2022年10月,獲委任為嶺大下任校長。
2023年7月1日,他開始在嶺南大學履職,9月1日正式就任該校校長。
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 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
研究及創新副校長:姚新 唐天燊機器學習講座教授
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及對外事務)暨大學發展及公共事務處處長:劉智鵬 歷史系教授、兼任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
協理副校長 (學術素質保證與國際事務):夏爾馬 李兆基基金政治學講座教授
協理副校長 (策略型研究):鄺得互 利榮康計算智慧學講座教授、研究生院院長及資料科學學院代理院長。
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李東輝教授 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主任
歷任校長
歷任校長 | |
錢乃信 | 1967年-1969年 |
阮康成 | 1969年-1973年 |
黃勵文 | 1973年-1981年 |
黃啟鐸 | 1981年-1983年 |
陳佐舜 | 1983年-1995年 |
陳坤耀 | 1995年-2007年 |
陳玉樹 | 2007年-2013年 |
鄭國漢 | -2023 |
校園環境
永安廣場
永安廣場位於嶺南大學中心,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這裡會舉辦各種大學活動、音樂或舞蹈表演、節日市場和體育示威等。
永安廣場
玉坎興紀念花園和展館
玉坎興紀念花園和展館位於當代花園的對面,平靜和寧靜。
玉坎興紀念花園和展館
知名校友
姓名 | 學系 | 畢業年份 | 職業/事蹟 |
鐘錦麟 | 文化研究 | 2010 |
香港中學生聯盟第三屆主席
西貢區欣英議員,香港泛民主派、新民主同盟成員 前香港民主黨成員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新界東參選人。 |
文志森 | 社會科學 | / |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
畢業後於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取得規劃與發展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鄭司律 | 文化研究 | 2012 |
工党副主席 (黨務)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會長 (2010-11)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島參選人 |
鄧建華 | 社會科學 | 2012 |
嶺南大學學生會代表會主席(2011-12)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外務副會長(2010-11) 嶺南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行政部副總編輯(2009-10) 學聯代表會副主席兼常委會主席(2011-12) |
陳樹暉 | 哲學 | – |
學聯秘書長 (2013-14)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會長 (2012-13) 嶺南大學學生會文學士課程聯會第九屆哲學系系會主席 |
何潔泓 | 哲學 | – |
學聯副秘書長 (2013-14)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外務副會長 (2012-13)。 |
羅冠傑 | 文化研究 | – |
學聯代表會副主席兼常委會主席(2013-14)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社運幹事 (2012-13)。 |
陶君行 | 社會科學 | 1990 |
社民連前主席,前黃大仙區議員
曾任嶺南學院學生會幹事會會長(1988-89)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九龍東參選人 |
柴文瀚 | 社會科學 | 2001 |
南區區議會民選議員,民主黨成員,及後取得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島參選人 |
顏汶羽 | 社會科學 | 2008 | 民建聯人力政策副政策發言人,觀塘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增選委員。 |
林輝 | 社會科學 | 2003 | 社會運動者。時事評論人。Roundtable Community總幹事。 |
李國麟 | 社會科學博士 | 2002 | 立法會議員(衛生服務界)。嶺大於2000年獲准頒發哲學博士後首批哲學博士畢業生。 |
陳景輝 | 文化研究 | / | 社會運動者。曾參與保衛皇后碼頭絕食(2006)、反高鐵運動(2010)等。 |
周思中 | 文化研究哲學碩士 | / | 社會運動者。香港獨立媒體創辦人之一。 |
盧覺麟 | 文化研究碩士 | 2005 | 香港免費報章《AM730》社長。曾任另一份免費報章《都市日報》總編輯。 |
馮振超 | 文化研究碩士 | 2005 | 香港免費報章《AM730》副社長。曾任另一份免費報章《都市日報》副總編輯。 |
彭志銘 | 文化研究碩士 | 2006 | 本土語言學者、電臺主持、作家、製片、編劇。次文化堂創辦人及社長。近著有《次文化語言》、《小狗懶擦鞋》等。 |
邱禮濤 | 文化研究碩士 | 2008 | 電影導演,導演作品包括《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我賣子宮》、《性工作者十日談》、《Laughing Gor 之 變節》、《等候董建華發落》、《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飽》等。 |
陳智德(陳滅) | 中文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 1999及2004 | 作家、詩人、評論人。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字花》編輯。《呼吸詩刊》、《詩潮》月刊創辦人。曾四度獲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獎項(1990、94、96、2002)、2007年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 |
鐘偉民 | 中文、歷史 | / | 專欄作家、詩人。其小說《雪狼湖》獲改編為音樂劇,由張學友主演。 |
楊崢 | 工商管理 | 1994 | 模特。 |
黃旭 | 工商管理 | 1994 |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系主任。 |
陳浩民 | 社會科學 | / | 藝人。 |
羅鈞滿 | 社會科學 | 2007 | 新晉男偶像、演員、藝人。 |
林博凱 | 工商管理 | 2009 | 香港青年雜誌二字頭創辦人之一,現為該雜誌總編輯。 |
所獲榮譽
2022年3月,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年度招生宣傳獎”入圍名單公佈,嶺南大學在列。
學校事件
2021年12月6日,據香港星島日報網報導,嶺南大學也表示鑒於目前的學生會缺乏代表性,校方或不再承認其作為校內學生代表的地位。